2020年4月23日,花卉報記者蔡亞曉的一篇文章《這個品種價格很貴卻賣的巨火,為什么?》,在行業內引起了眾多關注。很多人早就聽過‘四季春1號’的大名,對她的特點也比較了解,對她的價格更是印象深刻,但是,為什么她這么貴,還賣的這么火?這背后的原因,很多人不見得明白,所以蔡老師這篇文章,是個很好的、全面了解‘四季春1號’的一個窗口。
苗木新品種的研發、培育和發展,對比其它行業來看,都是一個超長周期的事情,我們今天從行業觀察的角度來分析一下,把‘四季春1號’做成爆品,四季春做對了什么?
識別機遇的能力
有句話從去年火到現在,就是:你永遠不可能掙到你認知范圍以外的錢。換句話說,就是你是否具有識別機遇的能力,是抓住機遇的前提。
同樣是看到一棵開花的大樹,文藝點的人可能會說:這花開的還挺特別;吃貨可能會想:這花能不能蒸著吃?…只有像四季春董事長張林這樣的,在園林行業沉淀多年,又有植物繁育的理論知識和經驗的人,才會敏銳地意識到兩點:一,在北方城市,可以作為開花行道樹的大樹不多,這是個稀缺樹種;二,這花色不是很鮮艷,但是可以通過技術選育改良。
當他通過查資料、請教專家等方式了解到這是我們國家的鄉土樹種湖北紫荊,也叫巨紫荊,和常見的灌木紫荊是一個屬,他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把湖北紫荊的花色,改良成像灌木紫荊一樣艷麗,將是園林建設不可多得的植物材料。
紫荊產業的寶藏,就是這樣被他發現的。
想法很重要,熱愛和堅持更重要
從下定決心培育花色艷麗的湖北紫荊新品種,到取得成功——‘四季春1號’誕生,張林用了十五年。聽起來是個數字,做起來卻是分分秒秒、點點滴滴的積累。
尤其是這種創新型事業,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、未知和于茫茫中探路的艱辛。如果沒有異于常人的堅忍不拔,萬苦不辭之精神,沒有真正的熱愛,是不可能為了一個僅僅存在于腦海中的想法,堅持十五年之久,并將其變成確定的事實。
也只有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下,面對一次次挫折失敗才會百折不撓,一再的總結經驗、開拓新思路、新方法,直到理想的新品種誕生。
這些話,似乎有些雞湯的味道,但是在取得成功之前的寂寞無聞的日子里,確實是需要這樣的信念、毅力和深沉的熱愛去堅持。
準確洞察 & 超常魄力
新品種誕生之后,行業內苗企的普遍做法是:銷售種苗,快速完成資金回籠和盈利。而四季春園林沒有走這條被不斷實踐過的路,而是選擇了相反的道路:不出售種苗,反而加大投資,把‘四季春1號’的種植規模擴展到一萬多畝。
在做這樣的一個選擇時,‘四季春1號’的市場還沒有打開,除了對自己產品的自信外,前路都是未知數,投資風險可想而知。
四季春園林這般魄力何來?
筆者認為,這離不開董事長張林對行業發展的洞察。
? 雖然市場還沒有打開,但是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有著清晰的認識:我們國家的園林綠化事業將長期處在上升期,且不僅要綠,還要美。在的園林建設中,適應范圍廣、抗逆性強的觀花大喬木是稀缺的植物材料。
?以出售種苗快速獲利的模式,新品種存量會很快泛濫,品質卻會參差不齊,市場化之路難以持久和良性的發展。
正是基于這樣的洞察和判斷,四季春園林選擇逆風而行,抵擋住低垂果實的誘惑,埋頭繼續深耕。
<未完待續>